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11日電 伴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和互聯網時代下的數據爆炸,保險開始邁入數字化轉型的新時代,大眾購買習慣不斷改變。今年以來,疫情讓大眾的健康意識與風險意識不斷提升。隨著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大眾保險需求有望迎來抑制后的“井噴”。
為進一步了解大眾保險需求,安國保險經紀旗下的安國保險研究院近期發布了《后疫情時代——中國家庭保險需求變化報告》,通過對近幾年中國保險行業原保費收入增減曲線進行梳理,透視消費者的保險消費偏好的變化,并對疫情后中國家庭保險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查。
報告研發現,突發疫情讓消費者重新認識保險,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有必要增加保險消費,防范風險。其中,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增加醫療保險配置。七成受訪者表示,疫情過后,未來配置保險更注重保障范圍。
隨著過去幾年保險行業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原保險市場,不過保險密度、保險深度分別還只是全球水平的58%和75%,未來發展潛力仍非常巨大。
報告統計發現,突發疫情后,健康意識與風險意識不斷提升,保險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從2014年到2019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總體增長345%,成為保險市場上的亮眼“明珠”。保險業今年一季度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695億元,同比增長2.29%。在較低迷的市場情況下,健康險逆勢而上,依然保持較快增速,保費收入2641億元,同比增長21.6%。
其中,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增加醫療保險配置;同時意外險也受到歡迎,六成受訪者表示未來會增加配置;5成受訪者表示,未來會增加重疾險;1/4的受訪者表示,未來選擇增加財產險消費。
消費者在選擇保險產品時,更注重哪些因素?安國保險研究院調查發現,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和保險條例最受關注。七成受訪者表示,與過去相比,現在購買保險時更注重產品的保障范圍,保險產品保障范圍中是否加入新冠肺炎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保險公司的品牌也是消費者們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安國保險研究院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比過去更注重保險公司的品牌,這意味著社會形象良好的保險大品牌更容易獲得消費者信任。
“ 理賠難,理賠慢”,是很多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的刻板印象。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保險產品只是開始,后期快速高效的理賠流程,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心。超五成受訪者在調查中表示,與過去相比,現在購買保險產品時更注重簡單快速的理賠程序。
此外,更注重保費價格和賠償金額的受訪者各超過四成,選擇便捷互聯網渠道的受訪者超過兩成。
安國保險研究院調查發現,線上線下眾多渠道中,決定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是信任。
調查結果顯示,相熟的保險銷售人員、朋友、親人等熟人推薦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保險產品購買渠道,近五成受訪者表示,傾向于通過熟人介紹了解和購買保險產品。
其次是支付寶、微信等大型支付平臺的保險入口,超過四成受訪者會選擇。一方面,有互聯網巨頭的品牌和信譽做背書;另一方面,作為應用廣泛的支付通道,線上購買保險方便快捷。
與保險銷售人員線下面談也是比較受歡迎的渠道之一,超過四成受訪者選擇。
與互聯網渠道相比,傳統的銀保渠道優勢有所下降,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愿意通過互聯網渠道了解保險產品,僅有近三成受訪者傾向于從銀行柜臺了解。
在疫情催化作用下,科技賦能保險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保險業務線上化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目前保險業務線上化服務的程度如何?報告調查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一半以上的服務流程能在線上完成。其中,超過三成受訪者認為,目前保險服務的大半流程可以通過線上完成;超兩成受訪者一半的服務流程通過線上完成;超一成受訪者認為接受的保險服務全部通過線下完成。
隨著保險服務的線上化進程在不斷推進,中國家庭對未來保險服務流程線上化有哪些期望呢?
安國保險研究院調查發現,線上咨詢和理賠服務最受消費者關注。
近八成受訪者希望未來可以增加線上咨詢服務。作為保險配置中的重要一環,咨詢環節一直體現在購買過程中。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往往會向保險銷售人員咨詢產品配置、保障范圍等問題。隨著保險行業線上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消費者可與保險銷售人員線上溝通,從而大大節省了成本,提高了購買效率,優化了配置體驗。
此外,近七成受訪者希望增加線上理賠服務;近六成受訪者表示,未來希望增加線上購買服務。
據悉,安國保險研究院隸屬于上海安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致力于保險領域的大數據監測和研究,涵蓋監管政策解讀、行業市場調研、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等方面。安國保險研究院定期推出數據分析報告,為公眾、保險行業從業者及媒體提供參考借鑒。未來,安國保險研究院將不斷推陳出新,為保險行業健康發展和保險科技創新變革提供有價值的洞察。(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