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無障礙城市,共享無障礙世界。打造一個允許所有人自由安全的行動和使用的理想環境,讓任何人都可以沒有障礙、平等、自由、有尊嚴地參與社會生活,這是人類共同的愿望。2020年6月9日,國內無障礙事業產業界的專家、大咖、機構代表、媒體記者共聚一堂,共同見證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的成立。
出席會議的領導有:國務院參事、深圳市老領導王京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深圳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侯伊莎,北京師范大學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謝瓊,深圳市殘友集團董事長、鄭衛寧基金會理事長鄭衛寧,原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趙振拴,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華民基金會理事長盧德之等。
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會員單位合影
會議審議通過聯合會多項議案,選舉產生各機構各負責人人選
聯合會從籌備到成立,歷經近一年時間。在業務主管單位深圳市殘聯的直接指導下,聯合會籌委會工作組認真做好《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章程(草案)》起草,會員遴選、招募等基礎性工作,廣泛凝聚新生力量,秉承“共建無障礙城市,共享無障礙世界”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吸納更多單位、個人參與到無障礙建設中來,不斷發展壯大會員隊伍。
會議表決通過了《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章程》。據悉,該章程是在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深圳市實際,組織行業專家起草的,并經市民政局審查修改。《章程》(草案)共九章七十條,突出了聯合會的宗旨定位,明確了聯合會工作業務范圍,確立了聯合會工作準則,強調了公開透明的選舉程序,為聯合會成立奠定了基礎。
大會經過選舉,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執行理事長盧德之,深圳市松禾成長關愛基金會理事長厲偉當選為聯席會長。此外,深圳市媒體研究會、深圳市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深圳市靈獅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5家單位成為理事單位。
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揭牌儀式舉行,宣布聯合會正式成立
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揭牌儀式
如今,無障礙城市發展理念已成全球共識。無障礙城市是以人為本,運用通用理念、通用設計,通過規劃、設計、標準、器物設施、體制、環境、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建設,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安全、方便和舒適的現代生活環境,使所有人、特別是身心障礙者能夠平等便捷地溝通交流,自如自在地融入社會生活環境中。
作為全國首個出臺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的城市,也是國內首個將無障礙城市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深圳無障礙城市建設趨于完善。2009年,深圳率先出臺《深圳市建設無障礙環境條例》,成為全國首個出臺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的城市;2016年,深圳獲評“全國無障礙建設示范市”稱號,深圳無障礙城市建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2018年出臺了《深圳市創建無障礙城市行動方案》,將無障礙城市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2019年,深圳發布全國首部無障礙城市主題總體規劃《深圳市無障礙城市總體規劃(2020—2035年)》,明確表示,到2030年,深圳將形成無障礙全產業鏈和全球無障礙城市建設的“深圳經驗”,到2035年,將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無障礙城市范例,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無障礙城市。
當前,深圳正面臨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重要階段,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應運而生。會上,國務院參事王京生,全國人大常委鄭功成教授,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侯伊莎,聯席會長盧德之、厲偉等,共同為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揭牌,共同見證聯合會的正式成立。
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是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業務主管、深圳市民政局批準的聯合性、專業性和互益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由平安智慧城市、華為、華大基因、松禾資本、鄭衛寧慈善基金會等聯合50 余家企事業單位和機構共同發起成立,旨在加強深圳無障礙城市建設,保障身心障礙者平等、公平、自由、有尊嚴地參與共生融合的社會生活的權利,不斷滿足身心障礙者等群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聯合會的成立,是深圳無障礙城市建設的創新舉措和具體行動,成為深圳城市發展又一支社會創新力量。以打造成為全球無障礙城市建設引領者和推動者為愿景;以為會員爭取社會榮譽、資源配置、合作平臺、成長機會、促進城市平等融合進步為使命;以會員培訓咨詢、標準推廣、產業促進、孵化運營、行業調解、模式引領為定位。遵循國際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思路,致力于無障礙標準制定、無障礙法治建設、無障礙產品產業化和無障礙文化傳播,引領全球無障礙城市發展。”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侯伊莎表示。
國務院參事王京生
會上,國務院參事王京生發表講話。他說,一個城市的無障礙城市的建設程度,首先取決于我們這個城市所形成的氣質。深圳是一座移民的城市。移民匯聚,像小溪入河;移民涌動,像春潮破冰。正是無數的移民代表了這個城市生機活力,形成了今天的城市氣象。只有關愛、平等、包容,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才能生活在一起,才能構建成這個城市的主體。深圳城市的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體現的就是平等、有愛和陽光。
他表示,所謂現代化,就是最大程度滿足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便利,使每個人都活得有尊嚴和幸福。而當一些人遇到困難時,愛心和善心以及整個社會系統提供的幫助,就成為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志。無障礙城市聯合會正是這樣一個新的標志。無障礙城市聯合會的成立,正是傳統的人文精神與現代城市文明結合的產物,它將使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偉大。
他認為,無障礙城市建設要貫穿包容、尊重的價值理念,這樣才能真正賦予這座城市和每一個人(無論是老人、小孩兒還是殘疾人)以尊嚴、智慧和愛的力量。當我們施與愛的時候,我們同時要明白這種施與是無私的、發自內心的,不是居高臨下的。無障礙城市的建設也是這樣,這是給每一個人以尊重和包容的事業,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些硬件設施,更是體現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呈現廣大包容的氣象和文化。
“我相信在愛和尊重的‘陽光’照耀下,我們這座城市的每一個硬件空間將無障礙,每一個人的精神空間也將無障礙。”
無障礙領域大咖獻計獻策,共探深圳無障礙城市發展之道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殘疾人占總人口比達15%。在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約有2.4億,隨著殘障人士融入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強、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全社會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要求日益迫切。近年來,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全社會無障礙意識仍有待提高,新建無障礙設施不規范不系統,無障礙設施管理亟待加強,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較為滯后,成為無障礙城市建設中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在主題論壇演講會環節中,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侯伊莎,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執行理事長、深圳市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理事長盧德之,分別發表主題演講,從無障礙城市建設理念文化、制度規則、空間環境三個維度,探討了無障礙城市建設的意義、無障礙城市建設的路徑、策略和重點難點,為深圳無障礙城市建設提供了有益思路。
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侯伊莎
侯伊莎理事長在主題為《讓我們聯合起來,把愛寫在深圳大地上》演講中表示,目前,全球有10億殘疾人,涉及10億個家庭和幾十億社區甚至全球所有的人;每個人一生中有11%的時間有障礙。而與此同時,城市發展至今仍是殘缺的。建筑物障礙化、輔助器具、信息產品非人性化等,令殘障者走不出家門,難以融合于城市。聯合會的成立,就是要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建立讓大眾包括身心障礙者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增強的城市,即建設無障礙城市。只有聯合才有大數據,只有將“通用設計”理念深入到每個人的腦海中,把無障礙嵌入到每個人的日常工作之中,無障礙城市建設才能真正實現,才能讓所有人共品“留住殘荷聽雨聲”情調,共享“大成若缺”的獨美文化。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
鄭功成教授在演講中為深圳無障礙建設提出了四個有益的思路。他建議,一是要形成無障礙的共識,將無障礙建設從少數人的視角變為多數人的視角。二是重點消除有形障礙,同時兼顧消除無形障礙,只有器物上的有形障礙和理念上的無形障礙都消除,才能真正實現無障礙。三是無障礙建設不能僅僅局限于政府職能部門,而是要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共建共享,才能事半功倍地推進無障礙城市建設。四是不僅要重視硬件的建設,還要重視軟件的建設。要加強立法和法律修訂,通過法律的剛性和強制約束,推進無障礙建設;要充分利用AI+5G+互聯網等高新技術,來推動無障礙建設進程。
盧德之理事長在主題為《這個世界充滿障礙,這個世界需要無障礙》的演講中從前段時間風靡網絡的“前浪、后浪”話題展開,他表示,在時代的巨浪面前,每個個體都是小小的浪花,我們要特別關注風口、風向,才能緊隨時代的脈搏,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當今人類面對著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世界依然充滿障礙,甚至還有人在制造障礙。而人類的進步,就是從有障礙到無障礙的過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達到無障礙,這是人類共同的使命。深圳的無障礙城市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應該成為“風口”“風向”,用無障礙制度、精神、理念等攻克障礙,成為影響中國甚至影響世界的無障礙建設標桿城市。
大聯合,才能大發展。無障礙城市建設道阻且長,聯合會成立后,將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共建共享所有人的家園。將構筑一套科學的標準體系,保障“所有人”都能自主、安全、便利出行,便捷獲取交流信息和獲得公共服務,確保城市屬于每個人;將依托殘保金建立國內首個無障礙城市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無障礙領域,推動無障礙產業發展;將構建國際無障礙城市聯盟,對標國際先進標準,通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驗收,探索出無障礙城市的“深圳模式”,助力深圳建設全球無障礙城市標桿。
厚植城市“無障礙基因”,讓無障礙文化成為深圳城市重要文化特質,把深圳建設成人人共享的無障礙美好之城,這是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成立的最大愿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