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采訪了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綠色建筑投資分會常務副會長李俊先生,就一些金融和企業復工復產熱點問題做了訪談,以下是記者整理后的訪談實錄。
常務副會長李俊
記者:做為專職的政府性投融資專業服務平臺,貴會在推動行業發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宏觀方面,主要做了四大方面的工作:一、推動金融服務。我會在國家政策性資金運作、企業金融普惠、企業投融資服務等方面,成功構建了一個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金融資源整合平臺,做專做細,強化實效,著力解決廣大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深化投融資研究。我會組織了行業金融機構的相關專家學者,建立金融投融資研究機制,為地方政府、社會機構、企業在城市建設、投融資方面提供政策、市場、技術交流、咨詢管理等全方位的專業顧問及咨詢服務。三、協調招商引資。組織和協調各地方職能部門、投資企業,建立招商引資資源整合平臺,為地方政府、產業園區在招商引資方面提供政策、市場、咨詢管理等專業服務。四、加強行業交流。我會開展了由全國金融服務、房地產開發、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和建筑材料等五個領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企業及金融單位組成,實施和推動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領域的行業標準、認證標識、技術推廣、國際合作、會展培訓等方面的工作。
記者:產品、市場、資金,是企業的三大要素,而資金是三大要素之首,可見資金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在企業融資服務方面,貴會是怎么開展工作的?
答:我們在國家產業支持、最新政策信息獲取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在產業政策、建設及金融支持、政府招商引資等方面可以為企業融資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服務,我們很清楚,這是企業找我們幫助他們的原因。所以,我們也是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深挖細耕,無限放大這個優勢。
首先,我們利用地位優勢,積極開拓非政策性貸款及融資渠道,助力更多企業擺脫困境。挖掘潛力,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與各銀行、金融機構、其他社會資本聯絡,精準獲取各機構融資貸款最新實施方案;堅持開拓融資貸款的多樣化,特別鼓勵支持銀行信用貸款的基礎上,挖掘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企業并購、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的融資渠道,切切實實助力更多企業擺脫經營困境,擴大發展。目前,已經和四大行、16家商業銀行、52家地方承商銀行,四大資管公司,以及若干信托、擔保公司、金融服務公司建立了聯系通道,及時給他們推薦企業項目。
其次,面對絕大多數企業管理者都是文化程度不高、專業水平有限,明顯缺乏經驗,所以也無力提供融資需要的文件和資料,我們以身作則,定期和金服、基金、信托、擔保以及需要的第三者平臺等機構人員一起,針對具體企業項目,開展調研、分析,找出最佳解決方案。同時對每個企業的需求,都確保會進行專業的審核、指導,甚至前期數據和資料的收集整理,文案的撰寫,我們都會協調人員參與,確保符合要求,才會提交給符合條件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去辦理。
再次,針對很多企業的融資瓶頸問題,如擔保問題、政策障礙、營收不足、沒有抵押物、資質不夠、訴訟太多等實際問題,我們和專業機構一道,在合理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化解之路。如,沒有擔保公司愿意為企業擔保,我們就牽線AA+企業、央企出面;不符合房地產融資政策的中小房企,我們就協調全國排名100位以內的品牌房企,進行代持代建或產業并購模式,使瀕臨死亡的中小房企死而復生;針對營收不足抵押物很優質的企業,協調社會上營業流水很好的企業合作,雙方互利共贏,等等,取得了顯著效果。
我們在針對性解決企業個案問題上,還有許多有效的創新和探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積極幫助一些發展前景好的、很優秀的民營企業,開展參與國企央企改制工作,不僅突破了融資瓶頸問題,還使企業獲得了第二次生命,令我們感到非常欣慰。
記者:據我了解,您說的民營企業參與國企央企改制,這個政策有幾年了,社會反映有褒有貶,你們是如何推進的,能介紹一下嗎?
答: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所有制經濟的意見》,該文件作為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配套文件,對企業改制提出了具體要求,也是企業改制的綱領性政策。
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了國企改革方向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由此,混合所有制經濟被賦予前所未有的高度,國企混改隨之進入新時代。國家明確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總的來講,混合所有制改造取得的成就還是很矚目的,在社會上一片“國進民退”的大環境下,民營企業改制的積極性高漲。但是,近年來,由于一些改制企業的粗暴直接的短視行為,雙方沒有明確的優勢互補關系,最后沒有取得良好的發展機會。這給改制造成了一定的誤解,相信隨著改制的標準化、規范化,這些誤解就會一一消散。尤其是,民營企業改制的優勢顯而易見。如:
增加了民營企業資質、背景;增強了民營企業的公信力;優先享用國家政策福利;更多的國家政策傾斜;更多資金和項目扶持;融資結構優化,可增信央企擔保支持優勢;審批銀行貸款融資優勢;競標談判招商投標和產品銷售優勢;對外投資特權特殊優勢等。
目前,我們和國資委直屬的96家央企中的部分大型央企建立了渠道,正在為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提供改制機會,使這些優秀民營企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記者:再談一個問題,也是目前面臨的緊要問題,貴會在新冠疫情期間,對企業復工復產做了哪些工作?
答:我們針對疫情企業復工復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為了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國家相關部委、各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陸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并正在以更精準的方式加快落實,如5000億專項再貸款政策、階段性調整還款期限和方式等。為此,我會從專業角度,積極與有關銀行、金融機構溝通,確定了多項企業金融支持方案,大力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做了這么幾項工作:
一、幫扶會員企業咨詢申請專項再貸款政策紅利。針對金融信息不對稱的難點,我們充分利用政府和金融渠道平臺,獲取和匯總最新金融優惠優先政策,及時通告;組織了銀行、金融機構專業人士積極為符合條件企業提供咨詢、協助辦理專項再貸款服務,確保企業抓住時機把握政策紅利,特別是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瀕臨破產倒閉的民營企業,我們也與有關部門對接,協助開展精準扶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開拓了非政策性貸款及融資渠道,助力更多企業擺脫困境。我們挖掘潛力,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與各銀行、金融機構、其他社會資本聯絡,精準獲取各機構融資貸款最新實施方案;堅持開拓融資貸款的多樣化,特別鼓勵支持銀行信用貸款的基礎上,挖掘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企業并購、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的融資渠道,切切實實助力更多企業擺脫了經營困境,擴大了發展。
三、搭建了全后勤援助平臺,幫扶企業安心復工復產。為了讓企業不必為生產之外的事務分心,我們積極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和資深人士,搭建全后勤援助咨詢平臺,義務幫助企業解決非生產性難點、痛點等問題。
記者:以上訪談中,我感受到了你們的辛苦和不易,以及兢兢業業,很務實的工作,謝謝您百忙之中接受采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